作者:主创团·枫子
(相关资料图)
养育孩子,最难的是什么?
答案是:孩子到了青春期。
每天回到家,就把自己锁屋里,问他什么也不说;
脾气臭,一言不合就炸,半点说不得;
不让他做什么就偏做什么,就爱和父母对着干。
我的儿子就是这样,有一次,他又在外面玩到晚上7点才回家,我故意没留他的饭菜,本想着好好教育一下他。
没想到,他竟然丝毫不认错,还赌气说不用吃饭更好,当着我的面就吃起了零食。
我有些生气地告诉他:“以后再不按时回家吃饭,不仅没有饭菜,零食也不会有!”
他一脸无所谓:“那就饿死我好啦!”
我气急,这哪里是儿子,分明是祖宗!
我没忍住吼了他一顿:“那你干脆不要回来了!”
结果,儿子蹭的一下就站起来,径直地走了出去,把门甩得砰砰响。
我愣在原地,又委屈又难过,我不知道,我明明都是为了他好,为什么他却丝毫不领情。
我不明白,懂事又听话的儿子,如今为何变得如此叛逆难管。
这半年,我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,也看了很多专家课,这才找到症结所在:孩子的很多问题,反映的其实是家长的错误教育。
要想帮助孩子安然度过危险的“青春期”,父母们一定要知道下面这四个黄金法则。
鱼缸法则
孩子在成长,家长却没有跟上
《朗读者》节目里,作家麦家分享过自己和儿子的一件事。
儿子初二的时候,突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三年,再也不愿去学校。
上千个日子里,儿子每天就打游戏、上网,除了吃饭、上厕所,绝不出门。
麦家想尝试沟通,但儿子根本不理他,父子俩的冲突次数持续上升。
如果麦家试图打开他的房门,他还会离家出走。
麦家不懂,为什么儿子突然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。
其实,青春期的孩子不是突然变得叛逆、难管的,而是他长大了,有自己的想法,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,但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
在心理学上,有个著名的“鱼缸法则”。
讲的是:三寸长的热带金鱼,养在鱼缸里,无论养多久、喂多少鱼食,个头始终不见长。
直到有一天,鱼缸破了,人们将鱼换进大水池中后,惊讶地发现,不到两个月的时间,鱼就从三寸长到了一尺。
父母其实就是这个鱼缸,孩子是鱼,鱼需要大一点的鱼缸,才能成长,青春期的孩子,也需要更多的空间发展自我。
但是,很多父母没有察觉到,依然用固有的思维去养育孩子,所以孩子便会出现顶嘴、质疑、对抗等一系列问题行为,来“提醒”父母要做出改变了。
所以,孩子看似叛逆,实则是为了争取更多的空间,实现自我成长。
父母若是急于把这些情况当成叛逆去压制,结果反而会让冲突升级,亲子间变得针尖对麦芒。
听过一句话:青春期是孩子留给家长最后的机会。我们所做出的每一次改变,都有可能改变孩子的未来。
当你觉得孩子难管时,不妨从改变自己开始,不要去过多管控、过度施压,而是要先把环境变成一个鱼塘,甚至一片海洋,然后慢慢等待,陪伴他成人。
自己人效应
成为孩子的“自己人”,对话效果事半功倍
很多父母深有体会,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,只能软着说,不能硬着来。
父母越是强硬,孩子越是排斥。
心理学教授贺岭峰说:“家长要想多了解孩子,就得多暴露自己,家长暴露自己越多,孩子暴露自己也会越多。”
青春期孩子需要的,从来不是说教、指责,而是一个始终跟自己站在一起的队友。
高级家庭指导师刘称莲分享过一个朋友的故事。
她的一位朋友偶然间发现儿子的裤子里,藏有很多传情达意的“小情书”。
朋友当时很震惊,不想儿子因为早恋耽误学习。
斟酌再三,他却没有揭穿儿子。而是选了一个父子俩都很放松的时间,跟儿子分享了自己早恋的经历。
他说自己小时候就喜欢上一个女孩,但一直把感情偷偷放在心里。
因为那时候觉得没有自己能力,直到他考上好大学,对未来有了规划,可以对女孩负责任了,才开始和女孩谈恋爱,并结婚生子。
自始至终,关于儿子裤兜里的情书,爸爸没有提一个字,但儿子却把他的话听进了心里。后来,那些情书再也没有出现过。
这种沟通方式,在心理学上叫做“自己人效应”:
家长多跟孩子聊聊学习以外的事情,比如他的朋友、喜好,以及当天的新闻,或者主动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历,这样做,更容易获得孩子的信任和认同。
和青春期的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,就是成为孩子的“自己人”的最好方式。
孩子感觉到了父母的信任和理解,自然会收起身上的刺。
这时,再来沟通、交流,孩子就不会再抵触。
父母的话,他不仅能听进耳里,也能装进心里。
二十码法则
孩子需要边界,适当的远离才不会冲突频发
美国有一条著名的教育法则,二十码法则。
其中,“二十码”是一种象征,代表着父母和孩子间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,保护孩子的隐私,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。
很多青春期孩子和父母关系的恶化,就是从父母的越界开始的。
《大考》里吴家俊的妈妈,就是一个不懂分寸,没有边界感的妈妈。
吴家俊喜欢动漫,妈妈却直接毁掉他辛苦花了几个月的参赛作品。
为了更好地督促他学习,妈妈还强行把他的房间门锁撬掉。
不可避免的,母子间战争频频爆发。
有一次,吴家俊更是声嘶力竭地对妈妈怒喊:“以后我考得远远的,再也不要看到你,我要离开这个家。”
好在最后,妈妈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主动放权,不再干涉,让他为自己的人生做主选择。
母子关系这才得以破冰和解。
家有青春期孩子,父母一定要懂得保持适度的边界感。
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,拥有高度自主权。
比如在物理上,他认为房间是自己的领地,不能被侵入;
在精神上,他觉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安排,自己的东西要自己管理,不要被干涉。
父母若无视孩子的需求,一味侵占孩子的领地,孩子必然奋起反抗。
所以,父母要放下权威者的心态,尊重孩子的独立和自主,和孩子建立起边界感,才能赢得孩子已经进化的心。
霍桑效应
看见孩子的内心,才能改变孩子
《解码青春期》的作者乔西·西普曾经是一个很令人头痛的孩子。
作为一个孤儿,他会被送往合适他的家庭,但每到一个新的寄养家庭里,他都会各种捣乱,做坏事惹怒家长。然后暗中计算,多少天就会被赶走。
直到有一次,他因无证醉酒驾驶被捕,当时的父亲说了一句影响他一生的话:“你视自己是一个麻烦,但我们视你为一个机会。”
这个父亲,不管他怎样恶作剧、捅窟窿,都包容他、接纳他、理解他。
感动之余,他开始悔过上进,最后他成为了著名的青春期方面的研究专家。
这正对应了心理学上的霍桑效应:“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,就会刻意改变一些行为和言语表达的效应。”
也就是说,当一个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看见、被关注、被重视,他才能产生良好的感受,才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。
青春期的孩子,看似像一只刺猬,张牙舞爪,但其实他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。
叛逆的背后,其实是渴望被看见、被关注。
就像乔西·西普总结的:
“在青春期,身体和心灵的突变就像一场剧烈的风暴。
每一个看上去叛逆、难以接近的孩子,都需要父母强有力地支持。”
所以,面对青春期孩子的一次次试探、攻击,我们要做的不是拼命压制,让他服从管理。
而是要透过行为,看见孩子的内心,让他感受到爱和温暖,让他知道:无论你有多糟糕,我依然爱你。
感受和情绪被接纳的孩子,才能从青春期的“阵痛”中尽快走出来。
听过一段话:
“青春期就是一种危险,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,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。
我们作为长辈,只有一种选择,帮助他变成一朵花,抹平尖锐的地方。帮助他度过最摇摆不定、定时炸弹的这样一个阶段。”
青春期,是一道坎,也是一场考验,迈过去就是蜕变。
家有青春期的孩子,希望父母可以调整心态、改变认知、适当沉默、耐心守候。
给他多一点宽容,多一点理解,多一点看见,陪伴他平稳度过人生中的重要时期。
愿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,最终破茧成蝶,活出精彩人生。
新东方家庭教育(ID:xdfjtjy),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,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,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,分享可吸收、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。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。
-
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?亚马逊回应“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。”近日,消费者赵先生向《中国消费者报》投诉,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,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。
-
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“阳光二手车”工作,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,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,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,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-
国家卫健委:家庭医生签约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有望打通3月1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《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发布。
-
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:冠军碧桂园近日,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(金额)TOP100榜单。令业内惊讶的是,除了品牌房企名次“乾坤大挪移”,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“名不见经传”的新面孔。
-
科技助农种好粮(新春走基层)春节期间,苍洱之间暖阳高照。云南大理市喜洲镇仁里邑村,种了一辈子地的杨双全发现自己成了“门外汉”。“我现在
X 关闭
X 关闭